全球热文:直击建行股东大会|事关金融科技、净息差、住房租赁基金等 田国立一行回应股东关切

日期:2022-02-07 16:32: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是金融科技让拥有70多年历史的建设银行重焕青春。”6月29日,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表示,建行推进实施“新金融行动”,就是要用科技的脚手架重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突破传统金融理念和能力的束缚,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痛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金融资源公平分配,使金融能成为真正服务大众的现代金融。


【资料图】

此次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率行长张金良,副行长纪志宏、崔勇,首席财务官柳生荣,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董秘胡昌苗等一众人士出席并回答了股东有关金融科技、净息差、下半年贷款投向及住房租赁基金等多个问题。

据悉,早在2017年,建行就提出推进“新金融行动”,即以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为抓手,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服务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理念开展新金融实践。

田国立着重介绍了建行金融科技战略的实施情况。他直言,建行的科技部门本来是对内服务的,后来独立出去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且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在运营。同时,建行还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人员分配,这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不少大型科技公司的骨干也乐意加盟,团队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强化。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建行的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其中2022年投入了23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金融科技人员从不到7000人增加到1.58万人,科技投入和人才规模均保持同业领先。金融科技投入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科研费用和科技人员的人力费用占比从2020年的31%上升到了2022年的45%。

田国立称,当前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建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而后者又要归功于金融科技的支持。

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 2.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220.48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 27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26.09万户,两项指标继续位居行业首位。

田国立还透露,原来建行的科技部门完全是一个成本部门,现在变成金融科技子公司之后成了一个效益单位,除了为母公司服务之外,也会为同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赋能。而且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幅提升,产品设计、版本升级的周期明显缩短。随着行业对互联网、大数据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相信建行的金融科技实力还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多项指标继续领先同业

2023年第一季度,建行实现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2.03%,净息差1.83%,ROA是1%,ROE是12.86%,多项指标继续处于可比同业领先水平。

建行行长张金良表示,建行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建行着重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加力提效,稳住经营基本盘。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项贷款总额比上年末增长1.33万亿元,增幅6.28%,债券投资增长3264亿元,增幅4.37%,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净息差下行对效益的影响。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对公方面,普惠、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等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占比稳步提升。零售方面,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全面发力,前者比上年末增长了14%,后者比上年末增长了23.65%。

三是推动提升中间业务的贡献。一季度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1%,其中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43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20%,同比增长2.62%,高于营业收入增速。手续费收入之外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也实现恢复性增长。

四是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取得丰硕成果。加快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的投放,丰富租赁平台、长租社区等场景建设,积极参与保障型租赁住房REITs试点;普惠贷款余额始终保持同业第一,普惠贷款客户新增再创新高;“建行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分布式架构转型深入推进,金融科技纵深发展,有效支撑对内和对外赋能。

五是风险防控扎实有效,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水平。不良率1.38%,逾期率保持低位,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241.68%,比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为盈利增长提供了良好支撑。

六是持续提升成本效率、优化成本结构。一季度成本收入比是21.66%,在可比同业当中仍然处于较好水平。

继续优化信贷结构

建行副行长崔勇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将继续企稳复苏,经济的内生修复动能不断增强,对后续的信贷需求也会形成有力支撑。建行将继续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维护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总体与社融增长、经济复苏的态势保持匹配。同时,把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当作下半年的重点目标。

一是巩固个人住房贷款的传统优势,发掘消费信贷的增长动能,挖掘个体工商户、商户、农户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在内部打造个人经营贷款的新赛道,力争全年个人贷款的新增要有明显提升,持续巩固好零售第一大行的地位。

二是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继续精准有力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科创金融等重点领域。发挥建行在基础设施传统领域的优势,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经济活跃度高、人口持续流入的重点区域的信贷支持,并持续做好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精准金融服务。

至于房地产,崔勇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筑底调整期,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和支持政策的逐步显效,下一步有望逐步企稳。

他透露,今年以来建行在房地产开发贷上的投放非常好,1-5月份对公房地产贷款累计新增情况优于去年同期,很多优质房企的拿地力度和开发力度也在有序释放。建行会积极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并加大对优质房企金融供给和服务力度,通过信贷、债券、保函、资管等各类金融产品来满足市场的合理需求。

如何稳息差?

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介绍,2023年一季度建行的净息差是1.83%,环比下降了8个bp,主要是受去年LPR下调和贷款重定价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贷款重定价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未来净息差可能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二三四季度的下滑幅度会相对小一些。

他表示,为了给投资者和股东创造合理回报,建行将继续加强负债端和资产端定价的有效管理,并通过数字化的打法稳定贷款收益率并控制存款付息的成本,使净息差在可比同业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具体来看,一是提升对外经营能力,对内加强管理。在资产端,尽可能提升生息资产的占比,压低无收益资产的占用,同时通过结构的优化来稳定贷款收益。对公方面,要保证重点领域的投放,例如普惠、绿色、新兴制造业等,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零售方面,信贷资源的摆布会更多向个人贷款倾斜,成立消金公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二是在负债端想办法控制付息成本。除了加强定价管理、控制存款付息率以外,还要发挥科技手段来改进负债结构,例如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的打法,抓好个人存款资金流量。同时,发挥大行的资金相对优势,加大力度发展托管业务。

住房租赁基金进展如何?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是专注于租赁住房投资的私募基金,基本运作模式是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配套银行贷款、REITs等一揽子金融工具,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存量地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租赁住房,重点满足新市民、青年群体对租赁住房的需求。

他进一步介绍,截至5月末,基金签约项目20个,总资产规模87.54亿元。基金权益性的出资规模是48.88亿元,所支持的租赁住房可以向社会提供的租赁住房是1.45万套。基金投资稳步推进的同时,业务经营成果和带动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一是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住房租赁的投资。其中一个重要打法是和地方国企、头部房企合作设立子基金,建立开放的项目接口和资本接口,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截至5月末,基金已与各类市场化主体合作设立子基金4只,总规模195亿元,近期还会有更多的子基金落地,撬动效应逐步显现。

二是住房租赁相关的配套政策在不断完善。当下,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事业,而租赁资产的种类又较为繁多,实践中各类支持租赁的政策仍在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

三是形成了股权和债权联动的住房租赁融资新模式。截至目前,建行完成了8个基金投资项目的相关配套贷款的审批和发放工作,贷款总规模是15.67亿元。股债联动有利于基金优化资本结构,强化风险防控,建行也因此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优质项目。

纪志宏称,下一步建行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助力探索房地产租赁金融的新模式。

一是业务经营要更加体系化。基金将继续以开放模式和外部相关主体深入合作,并充分利用建行集团的综合资源优势,打造更多的项目接口,构建优质资产的供给体系。同时,基金也会与集团的其他机构深化联动,不断完善集团的住房租赁产品体系,并形成与对公、对私业务的良性互动。

二是资金来源要更加多元化。以存量的子基金为抓手,持续开展市场化的资金募集工作,重点推动和保险机构的合作,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住房租赁的市场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的闭环。做好项目的培育,特别是做好和公募REITs的衔接,推动长租项目通过REITs上市实现投资的退出和业务的闭环。另外,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多层次REITs的可行性方案,形成更加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作者:唐婧 编辑:周鹏峰)

标签: